【“晉城好禮”密碼】“晉城紅薯”,你想不到有多火
不但暢銷全國,還走出了國門
记者 吴韶霞
10月17日,晉城紅薯及紅薯製品隨着央視主持人陳偉鴻與淘寶主播薇婭爲晉城特色農產品帶貨之際聲名遠播,火爆網絡。
秋已深,臨近霜降,高平原村鄉前河村的村民宋落富在爲明年種植紅薯做準備。雖然累得滿頭大汗,宋落富卻忙得不亦樂乎,眼中盡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腳下這塊剛剛收完紅薯的莊稼地,今年給他家帶來了近十萬元的收入。
近年來,隨着農業產業化規模的擴大,我市紅薯種植規模迅速擴大,種植面積近5萬畝,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2019年全市紅薯總產量3.4萬餘噸,平均畝產達1152公斤。
工作人員正在培育紅薯苗。(資料圖)
深受市場青睞 銷往全國各地
10月20日,記者來到位於高平市原村鄉秦城村的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在該公司的紅薯試驗田裏,還有幾壟紅薯沒有收,記者看到每壟地頭都有一個寫着“蜜薯”“西瓜紅”“紫薯”“板栗薯”“冰淇淋薯”等不同的標牌。
“這是我們目前力推的幾個食用薯品種。”該公司經理趙樹庭指着這些標牌告訴記者,就拿“蜜薯”來說,它烤着吃最好吃,無論是甜度,還是糯度都非常高,而且透着一股濃濃的紅薯香,深受消費者歡迎。
說話間,趙樹庭隨手從烤箱裏拿出一個剛烤好的蜜薯遞給記者,外焦內嫩的蜜薯十分燙手,濃郁的香味瞬間鑽入鼻腔,咬上一口又香又甜又軟糯。
“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烤紅薯,讓人幸福感滿滿,而且它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趙樹庭一臉驕傲地說,雖然今年公司種植了100畝蜜薯,但20萬公斤的蜜薯僅20多天就全部賣完,“這些產品全部通過網上賣出,根本輪不到實體店賣。”
除了高平紅薯,晉城紅薯中,名頭最大的要當屬澤州縣北義城紅薯了,它在晉城可謂是老少皆知。
澤州縣北義城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由於該鎮屬山區丘陵地帶,溫帶季風氣候,當地特有的紅黏土中長成的紅薯飽滿細膩,皮薄如紙,香糯綿甜,品相和口感都當屬紅薯中的極品。
記者瞭解到,位於澤州縣北義城鎮東張後村的晉城可宜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澤州縣紅薯種植規模較大企業,目前已完成1000畝紅薯種植基地建設。今年該公司規模化種植有“澤昱豐1-4號”500畝,當地傳統薯500畝。
澤昱豐1號紅皮、薯肉微黃、甜度高,是國內最適合烤制的紅薯品種之一,並具有抗病抗寒抗旱的特性。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深圳、大連、成都等城市。
因爲我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特有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爲紅薯的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澤州“義城紅薯”“晉香薯”;高平“紫峯紅”“朱門紅薯”“晉寶綠珍”“薯九妹”;陽城“水草廟”等地方品種、品牌深受市場青睞。
產業鏈不斷延長 紅薯製品好又多
紅薯受儲存條件影響,賣不去的很容易壞掉,爲了避免薯農經濟受損,多家紅薯種植企業,走上了深加工道路,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記者在該公司看到,寬敞明亮的車間裏,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讓記者大開眼界。車間裏50多名工作人員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白帽子,有人挑揀粉條,有人裝料包,每個人都在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這是在爲前幾天陳偉鴻與薇婭的網絡直播趕貨呢。”趙樹庭說,10月17日晚上8點,在“偉薇道來”組合的晉城特色農產品帶貨直播上,該公司生產的1.5萬箱,共計6萬盒“薯九妹酸辣粉”僅3秒鐘,就被網友搶購一空。爲了讓網友儘快拿到酸辣粉,公司加派人手,加班加點生產。
據介紹,該公司實現了粉條、粉絲和粉皮加工的一條龍封閉式自動化流水線生產。機器自動攪拌、推皮、蒸熟、冷凍、切割等,不僅高效便捷,產品也更加環保安全,目前這條生產線實現日產8噸粉條、2噸粉皮,每年可生產粉條、粉皮等紅薯澱粉製品1500噸。同時,該公司還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紅薯澱粉生產線,採用物理粉碎提取法,生產出的澱粉光滑細膩、乾淨無雜質。
2018年,該公司開始生產酸辣粉,僅用三年時間,“薯九妹”牌酸辣粉銷量就從每月1000盒,增長到現在的6000多盒;公司種植的紅薯和深加工的紅薯澱粉製品通過了中國、美國、歐盟三大體系的有機認證,紅薯粉條產品先後出口到了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
與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相似,在晉城不少企業也尋找到自己的深加工之路。
“我們主要深加工速凍熟制紅薯及速凍熟制紅薯泥。”晉城可宜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宋江說,他們還依靠北京總公司深加工紅薯糕點、紅薯麪包、紅薯雪糕,公司產品遠銷北上廣等大城市。
晉城市綠野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加工紅薯粉條、酸辣粉、紅薯精粉、全薯面等,傳承和創新紅薯系列美食20餘款,建立了中國紅薯研發和推廣基地,使紅薯通過美食化、冷鏈化、互聯網走上大衆餐桌。
就這樣,紅薯澱粉、紅薯粉條、紅薯粉皮、酸辣粉、紅薯果乾、紅薯茶葉等豐富多樣的產品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如果說從紅薯到澱粉初步提升了紅薯的附加值,那麼生產粉條、粉絲、粉皮則爲生產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管理專業經營多樣 農民靠紅薯富起來
昨天,澤州縣下城公村的丁建軍還在自家的紅薯地裏忙活着。“我還有十幾畝的紅薯沒有收完,得趕緊收回來。”丁建軍笑着說,晉城可宜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下城公村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3年前他承包了50畝地,搞起了紅薯種植。
種苗、種植、肥料、機械、收購,合作社的標準化、統一化的管理,每一項工作都很細,收入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就拿今年來說,1畝紅薯純收入能有2000多元,比種三畝玉米都掙得多。”丁建軍說。
而高平原村鄉前河村的樑竹青也深有同感,樑竹青從合作社租了25畝地專門種植紅薯,去年僅紅薯一項就給家帶來5萬元的收入。
趙樹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傳統種植業相比,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每畝土地的總產值爲1500元左右。而農戶種植紅薯,畝均產量在2250-3000公斤,按每公斤1元計算,每畝較種植傳統作物增收750-1500元,帶動周邊地區農戶增收致富。僅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山河源合作社3000畝有機紅薯種植基地,在原村鄉當地就解決了周邊上千戶羣衆的勞動就業問題。
爲了實現企業發展、農民增收,不少企業積極推進先進的經營模式,搞育苗研發。在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脫毒試管苗組培室,無菌化實驗室,一棵棵紅薯苗被整齊地碼放在架子上。
目前,該公司與山西農科院、河南農科院等機構合作,開展脫毒紅薯育苗的科研工作,建成了脫毒甘薯育苗繁育中心、脫毒試管苗組培室、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可實現年育苗500餘萬株,不僅滿足了當地紅薯種植需求,還實現了對外銷售,輻射和帶動周邊紅薯產業發展。
同時,該公司還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通過引進紅薯種植技術,指導周邊百姓開展紅薯規模化種植,採用“保姆式”全程服務,真真實實解決了農戶技術、服務、銷售等後顧之憂,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紅薯的積極性。目前,該公司共成立了9個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共流轉土地1.9萬餘畝,發展脫毒甘薯標準化種植6000餘畝。
在可宜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記者瞭解到,該公司預計明年將新建佔地1.5萬平方米的紅薯育苗基地和1萬畝的紅薯種植基地,解決當地農村合作社小、散、亂的經營模式,扶持澤州縣、高平市種植戶種植優質紅薯萬畝以上。
和丁建軍、樑竹青一樣,近年來,我市不少農民通過種植紅薯走上致富路。相信隨着我市對紅薯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小紅薯終將做成大產業,晉城紅薯,未來可期。
【打印】
[ 責任編輯:
豆曉軍
]